CONCEPT 15
鼓勵的重要性
鼓勵比讚美更有力量
📚 理論背景
「鼓勵」是阿德勒心理學中極為重要的實踐概念,它與「讚美」有本質上的區別。這個理論源於阿德勒對人格發展和社會關係的深刻洞察,直接源於阿德勒的平等尊重理念。
阿德勒觀察到傳統的獎懲教育模式會造成孩子對外在評價的依賴,妨礙內在動機的發展。鼓勵能幫助個人發展社會興趣和貢獻感,而讚美則可能強化自我中心的優越感追求。
💡 鼓勵vs.讚美
讚美的問題
讚美是基於能力評價的垂直關係,如「你很聰明」。這會讓被讚美者依賴他人的評價,害怕失敗,只敢做有把握的事情。
鼓勵的特質
鼓勵是基於努力和進步的橫向支持,如「你很努力」。它關注過程而非結果,強調個人的成長而非與他人的比較。
培養內在動機
鼓勵能培養內在動機和自我價值感,讓人因為行為本身的意義而行動,而非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。
勇氣的來源
阿德勒認為人最需要的是面對困難的勇氣。鼓勵能賦予人勇氣,而讚美可能反而削弱勇氣。
🎯 實踐方法
- 關注努力而非結果:「你很努力準備這次考試」比「你考得真好」更具鼓勵性
- 看見進步:「你比上次進步了」比「你是最棒的」更能激發持續成長
- 表達感謝:「謝謝你的幫助」比「你真是個好孩子」更能培養貢獻感
- 接納不完美:「犯錯是學習的一部分」比「你怎麼又錯了」更能給予勇氣
- 信任能力:「我相信你能處理這件事」比「讓我來幫你做」更能培養自主性
📖 理論出處
- 《兒童教育心理學》(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, 1930)
- 《自卑與超越》(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, 1931)
- 《理解人性》(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, 192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