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CEPT 14

平等尊重

反對階級化關係模式

📚 理論背景

平等尊重是阿德勒心理學中革命性的社會理念。阿德勒生活在20世紀初的維也納,當時社會充滿階級分明的等級制度。他目睹了權威主義對個人心理發展的負面影響,提出人人平等的理念。

阿德勒與佛洛伊德的分歧還在於,佛洛伊德的理論強調本我、自我、超我的等級結構,而阿德勒則主張人格的整體性和平等性。

💡 核心內容

反對垂直關係

上下階級的關係模式會造成心理問題。上位者容易產生優越感和控制慾,下位者則容易產生自卑感和依賴性。

橫向關係

健康的人際關係應該是橫向的、平等的。即使在親子、師生、上下級等關係中,也應保持對彼此人格的尊重。

鼓勵而非讚美

讚美暗示評價者的優越地位,而鼓勵則是平等的支持。這與「鼓勵的重要性」相呼應。

尊重自主性

平等尊重意味著承認每個人都有自我決定的能力和權利,不應該替他人做決定或強加價值觀。

📖 理論出處

🎯 實踐應用

親子關係

父母不應以權威壓制孩子,而應尊重孩子的人格,給予自主選擇的空間。

職場關係

管理者應避免威權式領導,建立相互尊重的合作關係。

治療關係

心理治療師與案主之間應是平等的夥伴關係,而非專家與患者的上下關係。

日常互動

在任何關係中都保持對他人人格的尊重,不因地位、年齡或能力而有差別待遇。

← 返回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