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CEPT 12

人際關係

所有煩惱源自人際互動

📚 理論背景

這是阿德勒心理學中最核心的觀點之一,也是岸見一郎在《被討厭的勇氣》中廣為傳播的概念。阿德勒認為「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」。

阿德勒與佛洛伊德的另一個重要分歧在於,他認為人本質上是社會性存在,不能脫離人際關係來理解個體心理。這個理論與阿德勒的「社會興趣」概念密切相關。

💡 核心內容

煩惱的根源

自卑感、優越感的追求、生活風格的形成,都發生在與他人的互動中。如果沒有他人存在,這些心理現象都不會產生。

幸福的來源

同樣地,真正的幸福感也來自良好的人際關係——被需要、有貢獻感、歸屬於群體。

三大生命任務

阿德勒提出人生有三大任務:工作、友誼和愛情,這些全都涉及人際關係。

共同體感覺

培養歸屬感和對群體的貢獻是心理健康的關鍵。人無法孤立存在而幸福。

📖 理論出處

🎯 實踐應用

建立真誠連結

不逃避人際關係,勇於建立真誠的連結。孤立不會帶來幸福,只有在關係中才能找到意義。

培養社會興趣

超越自我中心,關注他人需求,為共同體做出貢獻。這是心理健康的標誌。

健康的界限

雖然關係重要,但也要有健康的界限。課題分離幫助我們在連結與獨立之間取得平衡。

橫向關係

建立平等、互相尊重的橫向關係,而非上下支配的垂直關係。

← 返回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