催眠技術

科學 · 安全 · 賦能|臨床催眠的現代實踐

催眠(Hypnosis)是一種**高度專注、放鬆且易受暗示的意識狀態**,並非睡眠,亦非失去控制。根據美國心理學會(APA, 2023),催眠已被證實可有效輔助治療焦慮、疼痛、創傷、行為成癮等議題。

葉子偉先生(Nick Yip)為NGH 美國催眠師學會認證催眠治療導師APHA 亞洲執業催眠師協會治療師,十多年來將催眠技術與阿德勒心理學、NLP 結合,發展出安全、倫理、以「賦能」為核心的臨床實踐模式。

潛意識概念圖

潛意識的內在世界

一、催眠的科學基礎

現代臨床催眠奠基於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研究:

催眠治療場景

專業催眠治療過程

「催眠是一種涉及注意力集中、外在覺察降低、對暗示高度反應的意識狀態。」 —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(APA), 2023
「催眠不是控制,而是引導個體進入自我療癒的內在資源狀態。」 — Dave Elman,《Findings in Hypnosis》, 1964

重要澄清: 舞台催眠追求娛樂效果;臨床催眠則嚴守倫理,尊重當事人自主權,絕不會要求做出違背價值觀的行為。

二、催眠的三大應用領域

1. 情緒管理:疏導焦慮與壓力

透過催眠引導放鬆反應(Relaxation Response),降低交感神經活性,提升副交感神經調節能力(Benson, 1975)。適用於: - 廣泛性焦慮 - 職場壓力 - 情緒爆發後的平復

2. 行為改變:重建習慣與自信

在催眠狀態下,大腦可塑性(Neuroplasticity)提升,更容易植入新信念。NGH 認證課程指出,催眠對以下議題有顯著成效: - 睡眠障礙 - 戒菸/戒手機依賴 - 克服社交恐懼與提升自信

3. 潛能開發:連結內在智慧

催眠可協助個體進入「心流」(Flow)狀態,接觸潛意識資源。Nick 將此應用於: - 職涯教練:探索天賦與使命 - 領導力內觀:釐清價值與決策準則 - 創意激盪:突破思維框架

輕度催眠技巧

輕度催眠技巧應用

葉子偉 Nick Yip 專欄|催眠 × 阿德勒 × 賦能

作為中國/香港阿德勒心理學學會會長,我堅持:催眠的終極目的不是「治療問題」,而是「喚醒人的社會興趣與貢獻感」。

催眠不是魔法,而是科學化的自我對話技術。真正的治癒,永遠來自你內在的智慧與勇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