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故事的技巧

從大腦科學到職場影響力|Storytelling as Leadership

人類不是「理性動物」,而是「故事動物」(Homo Narrans)。神經科學研究顯示,當人聽到故事時,大腦會同步釋放催產素(Oxytocin)與多巴胺,產生共鳴、信任與記憶深化(Zak, 2014, Harvard Business Review)。

葉子偉先生(Nick Yip)在「說故事職場表達」課程中,將敘事技巧與阿德勒心理學、NLP、領導力訓練結合,幫助企業領袖、銷售人員與教育者,用故事打動人心、推動改變。

一、為什麼故事有效?神經科學證據

「故事能同時激活大腦的語言區與感官區,讓聽者『身歷其境』,記憶留存率提升7倍。」 — Paul Zak, "Why Your Brain Loves Good Storytelling", Harvard Business Review, 2014
「在資訊爆炸時代,故事是唯一能穿越雜訊、直達人心的載體。」 — Daniel H. Pink, 《全新思維》(A Whole New Mind), 2005

相較於純數據簡報,包含故事的溝通:
✅ 提升說服力 68%(APA, 2020)
✅ 增強團隊歸屬感
✅ 降低防衛心理,促進開放對話

二、職場說故事的三大黃金結構

1. 英雄之旅(The Hero’s Journey)

適用於:領導願景、品牌故事、個人成長分享
結構:平凡世界 → 召喚冒險 → 克服挑戰 → 帶回禮物
範例:「我們團隊去年面臨業績下滑(平凡),但決定轉型ESG(召喚),歷經三次失敗(挑戰),最終開發出綠色方案,客戶滿意度提升40%(禮物)。」

2. 問題-轉折-解決(Problem-Turning Point-Solution)

適用於:顧問式銷售、提案簡報、危機溝通
結構:痛點描述 → 關鍵洞察 → 解決方案
範例:「貴部門員工流失率高(問題),我們發現是缺乏成長路徑(轉折),因此設計『職涯地圖工作坊』(解決)。」

3. 情感共鳴弧(Emotional Arc)

適用於:親子溝通、團隊激勵、價值傳遞
結構:建立連結 → 引發共鳴 → 呼籲行動
範例:「我記得自己第一次上台演講時手抖(連結),但後來明白:恐懼背後是渴望被看見(共鳴),今天,我想邀請你勇敢發聲(行動)。」

葉子偉 Nick Yip 專欄|故事 × 阿德勒 × 賦能

在阿德勒心理學中,「鼓勵」不是讚美,而是「看見對方的潛能」。而故事,正是最溫柔的鼓勵工具:

說故事,不是為了娛樂,而是為了點燃他人內在的火